近日,无锡马拉松赛场上,
一名来自北京的选手在赛道上倒下,
突发心脏骤停。
现场医疗救援队和志愿者迅速展开行动,
通过心肺复苏及AED除颤施救,
患者很快恢复心率,
随后被120救护车转运至救援直升机。
据悉,该选手长期参加马拉松,
但本身有高血压病史和心肌缺血表现,
赛前就身体不适仍坚持参赛。
目前该患者已出院。
此次比赛结束后,
医院共收治8名身体不适选手,
症状多为脱水致电解质紊乱、中暑及横纹肌溶解。
参与马拉松要量力而行
完成一次马拉松,不仅仅是对体能的极限挑战,更是一次对意志的磨砺。然而,经常都会有关于马拉松选手中途发生意外或猝死的报道出现。
据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吕军介绍,经医学研究显示,跑马拉松死亡,并不能简单用体质因素解释。马拉松猝死个案中,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突发死亡。
运动性心脏猝死的发病机制可能是:人体在进行紧张激烈的运动时,体内代谢速率加快,心肌做功增加,需氧量增加,此时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,若缺血缺氧状态持续,则可能导致心脏骤停,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。
此外,高温、低温、高湿等环境因素也是诱发运动性猝死的因素。
专家提醒,由于运动猝死是由高强度运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,因而在发生猝死前,人在生理反应上会出现一些信号。长跑过程中心跳会加速,这很正常,但如果出现心慌症状,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。
继而出现心脏一侧胸部发闷、疼痛并伴有手指发麻,这说明危险升级了,此时就必须缓慢减速,同时向比赛的工作人员求助,前往医疗站进行救助。
如果运动员出现浑身无力,脸上冒出如黄豆般大小的汗珠甚至晕厥,这说明病情非常严重,必须采取紧急治疗。
若出现心脏骤停,抢救时间特别重要,一般心脏骤停后4~6分钟以内必须采取心肺复苏等专业急救措施,让心脏复跳供血,一旦错过这个时间,大脑缺血时间过长,就很有可能致死致残。
跑步爱好者如何远离“猝死”危险
1.不能盲目参赛
一定要认真参加报名体检,及时发现心血管可能存在的问题,并听从医嘱。长跑和马拉松都不是赶时髦,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虚荣心、赶潮流参赛。极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,没有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,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。
2.拒绝短期训练
参加任何跑步比赛都要有长期稳定的训练,以及循序渐进的跑量。不能认为身体素质好、平时经常参加运动就可以直接参赛。短时间的跑步训练不但无法改善心脏功能,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。
赛前若身体不适,比如感冒发烧,要以安全为上而放弃比赛。赛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,切忌熬夜,合理饮食。
3.赛中学会自我保护
合理分配全程体力,切忌因兴奋在出发和冲刺时过猛。根据有关数据显示,52%的悲剧发生在最后10公里冲刺阶段。比赛时多注意脉搏或心率,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,一定要放慢速度。
若出现胸闷、心悸、头脑发晕、出冷汗、虚汗时,这是心脏不适,应停止跑步,以避免猝死发生。但中暑、喝水过多导致血钠过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,所以一定要适量补水。
4.赛后不要马上停步
比赛结束后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,不要突然停止,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,消除疲劳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